三、對遴選后擬推薦的作品,我委將通知有關高校于2018年11月9日前登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www.sizhengwang.cn)“高校思政工作申報系統”,按要求在線提交申報材料。
聯系人:張彩云、修德茂,電話:0591-87091437、87091476,地址:福州市鼓屏路162號1105室(郵編:350003)。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辦公室
2018年10月23日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關于啟動實施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的通知
教思政司函〔2018〕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黨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黨委: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根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安排,著力推廣一批高校原創文化精品力作,經研究,決定啟動實施“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著眼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強化思想教育與藝術素質教育相結合,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切實推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榮校園文化、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
二、工作目標
每年擇優推廣一批由高校師生原創的優秀文化作品,切實推動高校廣大師生積極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教育改革發展成就,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原創校園文化精品力作,持續推動校園文化繁榮發展。
三、支持范圍
高校師生原創的舞臺劇、音樂、舞蹈、影視、文學等類型的校園文化作品。
四、推廣形式
教育部針對納入“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的校園文化作品,組織專家制定演出標準,加強培訓指導,進行加工打磨,推動作品的推廣和傳播,因地制宜打造各地各高校的“落地版”;通過資助出版、作品研討、藝術化深度開發等形式,擴大作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五、推薦辦法
1. 根據工作安排,實行2018年、2019年兩個年度的合并推薦遴選。
2. 各地各高校采取自愿原則,結合工作實際進行作品推薦。部委屬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可直接推薦。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負責推薦所屬地方高校作品,本地高校30所以下的每年限推薦2項,31—70所的每年限推薦3項,超過70所的每年限推薦4項。原則上每校每年限推薦1項。
3. 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及各高校黨委對所推薦作品進行把關。
六、申報材料
1. 申報高校于2018年10月23日至11月9日登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www.sizhengwang.cn)“高校思政工作申報系統”,按要求在線填寫基本信息,并上傳《“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作品推薦書》以及推薦作品的音視頻、節目單、總/分譜、劇本(文案)或整體構思、導演(編導)闡述等支撐材料。
2. 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負責對本地所屬高校推薦材料進行審核,并通過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工作平臺在線生成各項材料匯總表。
3. 推薦書及支撐材料紙質版(一式一份)須同時寄送至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郵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胡同37號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教育與網絡處,郵編:100816。
七、遴選推廣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織專家對推薦材料進行資格審查和遴選工作,遴選若干優秀作品,給予一定推廣工作經費支持。
2. 各地各高校要對入選作品的創作排演、推廣展示給予重點扶持、跟蹤指導、考核評估,并定期向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報送創排推廣和考核評估情況。
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將加大對入選作品的宣傳推廣力度,有效擴大精品推廣行動的社會影響。
八、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教育與網絡處
鄧 楊 010-66096915 王 迅 010-66097156
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
西繞加措 010-58581696 18500991212
趙 海 鵬 010-58556655 15845655566
附件:1.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作品推薦書
2.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推廣作品管理辦法(試行)
3. 部分其他部委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名單
4.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高校思政工作申報系統”操作指南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2018年10月18 日
附件1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
作品推薦書
推薦高校
作品類型
作品名稱
填報日期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制
2018年10月
填 表 說 明
一、請如實填寫《推薦書》。填寫前須仔細閱讀通知和管理辦法(試行)。填寫內容應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和關鍵。
二、作品類型包括舞臺劇、音樂、舞蹈、影視、文學等。
三、所填寫內容可附頁。如有支撐材料,請按表格的順序裝訂好作為附件附后。
四、《推薦書》采用A4規格頁面,左側裝訂。
五、凡遞交的《推薦書》及支撐材料概不退還。
一、作品基本信息
負 責 人 |
|
性別 |
|
出生年月 |
|
職 務 |
|
職 稱 |
|
工作專長 |
|
聯系電話 |
|
聯 系 人 |
|
職務 |
|
聯系電話 |
|
通訊地址 |
|
電子郵箱 |
|
作品名稱 |
|
類 型 |
|
推薦單位 |
|
主創人員 |
|
|
|
|
完成時間 |
年 月 |
作品梗概、構思方案或結構框架簡介(可附頁) |
二、作品前期基礎
2-1已開展情況(可附頁)
2-2作品特色(可附頁)
主要包括作品的育人特色、品牌特色、成果特色以及創新特色等方面的內容。 |
2-3育人實效(可附頁)
主要包括師生滿意度、受教育效果,媒體、同行評價情況,作品所獲榮譽以及工作成果等方面的內容。 |
2-4推廣價值(可附頁)
主要包括與文化育人相結合的典型案例、育人模式、育人經驗等的推廣應用、示范引領價值。 |
三、作品推廣計劃
3-1推廣目標(可附頁)
主要包括在育人品牌創建、推廣轉化等方面的預期目標。 |
3-2推廣方案(可附頁)
主要包括作品推廣轉化的工作思路、建設規劃、實施步驟、推進路線等方面的內容。 |
四、條件保障(可附頁)
主要包括作品推薦高校在政策、經費、平臺、人員、硬件設備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 |
五、推薦意見
學校黨委意見 |
(應明確說明是否同意推薦、是否同意落實保障措施。) 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
省級教育工作部門意見 |
(應明確說明是否同意推薦、是否同意落實保障措施。部委屬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無需填寫此欄。) 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推廣作品
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有效實施,實現“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有序推進,加強和規范推廣作品管理,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堅定文化自信和育人導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強化思想教育與藝術素質教育相結合,切實推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榮校園文化、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
第二章 作品類別與推薦
第三條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每年擇優推廣一批由高校師生原創的舞臺劇、音樂、舞蹈、影視、文學等類型的優秀校園文化作品,切實推動高校廣大師生積極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教育改革發展成就,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原創校園文化精品力作,持續推動校園文化繁榮發展。
第四條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的推薦遴選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織實施,每年組織一次,具體時間以通知為準。
第五條 推薦作品應符合以下條件。
1. 原創性。推薦作品應為高校師生自主創作生產的、具有一定工作基礎的、較為成熟的校園文化作品。
2. 思想性。推薦作品應聚焦時代主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3. 導向性。推薦作品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育人導向,切實推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和師生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實效。
4. 藝術性。推薦作品應主題鮮明,創意獨特,手法多樣,情感真摯,符合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的審美需求,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欣賞價值,藝術地呈現、傳達、敘述、演繹作品所承載的思想內涵、價值理念、精神力量、文化意蘊和美學品位,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5. 創新性。堅持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創新,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理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
6. 推廣性。推薦作品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和較高的推廣價值,能夠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形成較好品牌形象和成熟的文化育人模式,能夠引領社會風尚,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第六條 各高等學校采取自愿原則,結合工作實際進行作品推薦。
1. 作品應以工作團隊形式推薦,負責人必須是高等學校在職在崗教職員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較強的工作能力,能獨立開展或組織開展作品推廣相關工作。
2. 推薦高校需填寫作品推薦書,提交作品文字說明材料,包括明確工作團隊、前期基礎、推廣計劃、實施步驟、條件保障等內容,同時根據實際需要,提供作品的音視頻、劇本(文案)、總/分譜、整體構思、導演(編導)闡述等相關資料。
3. 部委屬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可直接推薦。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負責推薦所屬地方高校作品。原則上每校每年限推薦1項。
4. 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及各高校黨委對推薦作品進行把關。
第三章 作品遴選與支持
第七條 按照“公開公正、平等競爭、質量優先、彰顯特色”原則,組織專家對推薦材料進行資格審查和遴選工作。
1. 堅持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相統一,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少而精,寧缺毋濫。
2. 實行第三方評價,建立并不斷更新專家庫,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相關專家進行集中遴選,擇優選出擬推廣作品。
3. 對擬推廣作品名單進行公示后,正式下達通知。
第八條 每年遴選若干“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推廣作品,每項作品給予一定的推廣經費支持,一次性撥付。作品所在省(區、市)和高校可結合實際,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經費配套。
1. 推廣經費須專款專用,嚴格按照國家工作經費管理有關規定執行,不得用于與作品無關的開支。
2. 負責人在學校財務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支配和使用推廣經費,學校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擠占和挪用。
3. 推廣經費主要用于:作品的深度開發與制作,人員培訓與演出,工作交流與研討,宣傳展示與轉化等。
第九條 教育部針對納入“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的校園文化作品,組織專家制定演出標準,加強培訓指導,進行加工打磨,推動作品的推廣和傳播,因地制宜打造各地各高校的“落地版”;通過資助出版、作品研討、藝術化深度開發等形式,擴大作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第四章 作品管理與驗收
第十條 作品推廣周期為2年,采取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實行中期檢查制度。第一年作品所在高校應按推薦書確定的計劃與目標,提交中期書面進展報告,中期檢查的結果作為作品推廣工作驗收的依據。對于沒有實質性進度、無故不接受中期檢查或中期檢查不合格的推廣作品,將通報批評,責成整改直至撤銷。推廣周期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不定期組織專家對作品推廣進展情況進行跟蹤、督導。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做撤銷處理:
1. 經專家組評估,作品所在高校不具備按原計劃完成任務的條件和可能。
2. 未經批準擅自變更作品負責人或作品名稱和基本內容。
3. 作品推廣周期內未能完成約定的任務,2次申請延期后仍未完成,2次驗收均未通過。
4. 作品存在嚴重政治問題或知識產權爭議。
5. 在申請驗收過程中違反規定弄虛作假。
凡被撤銷的推廣作品,將進行公示并通報學校黨委,追回推廣經費,作品所在高校3年內不得再次參加本計劃的作品推薦。
第十二條 推廣作品經批準后不得隨意更改推廣計劃,確需變更時須履行報批手續,作品所在高校在審查變更時應嚴格把關。推廣作品特殊情況可申請延期,一次最多不超過6個月,一項作品申請延期最多不得超過2次。延期申請須經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同意后,方可生效。
第十三條 推廣周期結束后進行驗收,履行驗收手續。
1. 負責人須填寫驗收表,將作品推廣情況形成推廣成果報告,并提供支撐說明材料。驗收材料經所在高校黨委和省級教育工作部門審核同意后,報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部委屬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可直接報送。
2. 對通過驗收的推廣作品,將驗收情況予以公布,并頒發證明。
3. 推廣作品驗收后,作品所在高校仍需不斷優化完善,并持續推動開展相關工作。
第十四條 建立科學合理的推廣成果評價體系,注重成果質量和實際價值。推廣作品驗收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對成果驗收為優秀的作品予以通報表揚;對成果驗收不合格的作品,視完成情況可以予以一次延期修正,延期最多不超過6個月,延期修正后驗收仍不合格的,一律做撤銷處理。
第十五條 成立“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工作聯盟”,吸納相關高校加入,強化創作協同、工作協同和研究協同,推動高校積極參與文化作品創作、評選、指導、推廣、交流、展示等工作,切實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第十六條 鼓勵各級教育工作部門將推廣作品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扶持作品的演出推廣。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第十八條 本辦法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負責解釋。
附件3
一、部分其他部委屬高校名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外交學院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中華女子學院 |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
大連民族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華僑大學 |
中南民族大學 |
暨南大學 |
西南民族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民族大學 |
北方民族大學 |
|
二、部省合建高校名單
河北大學 |
山西大學 |
內蒙古大學 |
南昌大學 |
鄭州大學 |
廣西大學 |
海南大學 |
貴州大學 |
云南大學 |
西藏大學 |
青海大學 |
寧夏大學 |
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
|
附件4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
“高校思政工作申報系統”操作指南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以下簡稱高校思政網)是由教育部主管主辦,思想政治工作司具體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專業性門戶網站,是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主陣地。
一、平臺登錄
高校思政網網址是:www.sizhengwang.cn。點擊網站首頁“高校思政工作申報系統”圖片按鈕,即可登錄。
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教育部直屬高校、其他部委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均已設置專門賬號和密碼,可聯系高校思政網工作人員獲取。
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收到通知后,規定時間內使用“宣傳教育工作”賬號登錄系統,在工作通知頁面為本地所屬高校(不含本地部委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設置在線填報賬號(可批量導入),系統將以短信形式通知各校填報人員。
部委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黨委收到通知后,規定時間內使用“黨辦”賬號登錄系統,在工作通知頁面為承擔本項目的有關部門設置在線填報賬號,系統也將以短信形式通知有關部門填報人員。
注:在線添加的賬號應為具體工作人員的手機號。
二、填報流程
1. 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教育部直屬高校、其他部委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登錄系統后,在網頁“工作區”可看到工作通知;點擊右側“添加填報人員信息”按鈕,可根據本地本校實際情況添加有關部門的具體工作人員手機號碼,以便開通填報權限。
2. 具體負責填報的工作人員使用手機號碼和驗證碼進行登錄,并按照要求填寫推薦作品基本信息,以附件形式上傳作品《推薦書》和有關支撐材料。《推薦書》以Word或PDF格式上傳。
3. 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部委屬各高校黨委、部省合建高校黨委對所屬高校、部門填報的推薦材料進行審核確認,審核通過后即為正式提交。
4. 本計劃在“高校思政工作申報系統”的在線填報時間為2018年10月23日10:00至2018年11月9日22:00。逾期系統將關閉。
三、注意事項
1.各地各高校有關部門應盡快確定具體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在線填報工作,并妥善保管賬號和密碼。
2. 負責填報的工作人員首次使用分配的賬號和密碼登錄系統后,應盡快綁定本人手機號碼,并修改初始密碼。綁定手機號后,可使用手機號登錄。若工作人員變更,應及時解綁原手機號碼,并綁定新手機號碼、設定新密碼。
3.推薦信息及材料一經提交,原則上不再更改,請認真填報。
四、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
楊 璐 遙 010-58582384 13810921049
西繞加措 010-58581696 18500991212
程 曦 010-58581032 15996312164
趙 海 鵬 010-58556655 15845655566